“
開在遠離市中心、進入要登記的別墅社區(qū)里面、不賣成品咖啡、不對外營業(yè),甚至連店名都看不出是家咖啡館。
這樣的店會盈利?能存活多久都是個問題吧?
可目前,老板的擔心卻是“走得太快了”……
一起來看看這個從“化不掉的咖啡渣”引發(fā)的咖啡故事?!?strong>咖門|啡姐(微信:olcattang)
▲“讓咖啡藝術空間” 創(chuàng)始人 劉讓
1
“化不掉的咖啡渣”
用劉讓的話說,自己的店能活到今天,且活得不錯,不能算是奇跡。
更像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。
上高中的時候,劉讓的夢想是當個畫家。最初接觸到咖啡,他和很多人一樣:一包雀巢速溶。
當他畫畫、熬夜畫畫,一杯熱氣騰騰、有提神功用的咖啡,能快速方便地給予他一種安慰。
后來到了天津上大學,劉讓能接觸到的咖啡館依然很少。當喝速溶成為一種日常,轉(zhuǎn)折點卻來得毫不經(jīng)意——
一位好友的親戚從國外帶回來一包研磨好的咖啡,他和寢室?guī)讉€哥們兒一起,用以往速溶咖啡的方式?jīng)_泡著喝,攪拌攪拌再攪拌,然而總也化不開啊,怎么辦?
本著不浪費的心理,沉淀的咖啡渣被他們嚼著吃掉了……
▲因為“化不掉的咖啡渣”入坑
這種生猛的方式讓劉讓覺得“必有蹊蹺”,他開始琢磨包裝后面的說明,外文不懂沒關系,設備、容器模樣的圖示,深刻印在了他的腦海中,原來除了開水一沖,咖啡還有看上去如此特別的制作方法。
很快,他買了人生中和制作咖啡相關的第一把器具:虹吸壺。第一印象的美好和那種頗有實驗室意味的精確感,讓劉讓至今對虹吸壺有偏愛。
此后的一段時間里,一到周末,他就到當時還為數(shù)不多的咖啡設備售賣處了解、打聽、詢問?!暗谝慌嚓P知識是從賣咖啡機的地方獲得的?!?br />接著,他買的是一臺家用咖啡機。“800多還是1200吧,與磨豆機加起來不到2000元?!?br />這如今看來入門級的設備,對當時的劉讓來說意義非凡,“總算有自己做拉花的機器了”。
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。劉讓如同RPG游戲的主角一樣,一路“修煉升級換裝備”,基本的循環(huán)是這樣的:get機器一臺,了解研究實踐,發(fā)現(xiàn)不夠用,渴求新機器,攢錢攢錢攢錢……
而那時,沒有更多資金與獲取信息的渠道,泡咖啡館成了劉讓的新日常:吧臺旁邊,與咖啡師、機器最近的地方,幾乎成了劉讓的“專屬區(qū)域”,無論有沒有設置座位。
▲逐漸漲起來的興趣和知識量
“臉皮厚嘛”劉讓笑笑,“不明白的就問人家,有那么多想不透的東西?!?br />用現(xiàn)在的話說,這是“入坑了”。回到鄭州后,他租了個40㎡的房子住,哦不,實際上他只住一小半,客廳的空間被他用來擺放自己當時不算稀有,但每樣都舍不得丟的咖啡設備。
“住的地方嘛,能把我塞下就OK了?!眲⒆屓缡钦f。
2
從值“一套房的首付”的機器開始
劉讓對咖啡的求知欲驚人。
購買當時他可以買到的幾乎所有咖啡書籍;“飛一般的速度”去參加一些專業(yè)培訓課程;出差到一座城市,先看有多少好咖啡館可以去拜訪交流……
但有一份收入不錯工作的他,彼時并沒有想過要入行。
直到4年前,他沒忍住入手了一臺18萬多的synesso咖啡機——這在當時的鄭州是能付得起一套小房子的首付的。劉讓覺得,咖啡這事兒不能再當成一種純玩兒的愛好,太下本了。
2013年,他開始更有意識地豐富在行業(yè)里的積淀。逛展會了解新機器、和設備供應商頻繁打交道、甚至熟知一些廠家業(yè)務員的電話……
在當時,已經(jīng)有一些咖啡圈內(nèi)的發(fā)燒友,會購買劉讓烘焙的咖啡豆。但直到2014年,他才把這個店開起來,可看上去就不像是要“好好做生意”的——
店開在一個離市中心較遠、進入還要登記的別墅社區(qū);2014年年底搬來開始裝修,到2015年9月份才裝修完畢,用了快一年的時間;店名的后綴也夠新奇“讓咖啡藝術空間”,很容易讓人摸不清是做什么的……
放在今天的一些開店攻略里,估計是要被直接pass掉的那種。
▲讓咖啡內(nèi)部
但這一幢三層小樓,卻能把劉讓這些年購買來的咖啡設備安穩(wěn)地放置下來。沒有“頂層設計”“團隊框架”的考慮,他的想法簡單純粹,有這樣一個地方,能繼續(xù)靜下心來好好研究設備與豆子。
他代理了一個家用咖啡機品牌,賣賣機器、烘烘豆子、教教學生。偶有訪客,多來自朋友介紹,就做杯咖啡聊聊天。
掐指一算,房租、原料、日常運維三四十萬/年的成本,能付得起房租、吃得起飯,夠了。
3
既“把握機遇”,也“懂得設限”
可有時候呢,就是這么“事與愿違”。
沒什么商業(yè)模式的考量,想好好研究機器和豆子能養(yǎng)活自己就成的“讓空間”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。劉讓并不掩飾,如今僅課程培訓這方面的業(yè)務,就已經(jīng)能夠把店養(yǎng)起來了。
如果說,這是他理論知識、實踐經(jīng)驗、人際關系漫長沉淀的結(jié)果,那么另外兩點就要來自于一種決策上的“機遇把握”和“給自己設限”。
一個關鍵機遇點是,2016年,劉讓咬著牙拿下了la marzocco河南地區(qū)總代理。
▲事后證明,這個機遇把握住了
據(jù)其了解,這樣頂尖的設備,在當時河南市場的保有量還不足10臺,而想成為區(qū)域總代理前提是要先進一定量的機器。
“一下子又是大幾十萬的投入?!?br />從理論分析來看,當時的市場保有量下,每年區(qū)域內(nèi)能有5臺的遞增就相當不錯了,可能要面臨不小的庫存壓力,這讓一些設備商望而卻步。
劉讓的想法可以用“豁出去”來形容,“能賣得出去就賣,賣不出去就放在這兒看著,我自己用。”
市場的反饋超出他的預期,不到一年的時間,他賣出了將近20臺機器,且多數(shù)是價位在8—10萬的中高端機型。
回想起來,他表示當時這個決策做的不容易,但是“發(fā)燒友情結(jié)”又似乎讓這一步成為必然,“我對這個機器非常了解,如果這個代理被別人拿走了,幸福指數(shù)丟一半兒。”
而“給自己設限”體現(xiàn)明顯的一點:除了不自己經(jīng)營“咖啡館”的形態(tài),原材料的出售也只局限在咖啡豆。
這是要經(jīng)得起誘惑的。隨著“讓咖啡”的發(fā)展,不乏有人找到劉讓,問他要不要做個水吧相關原料的代理?看上去風頭正勁、利潤豐厚。
劉讓一一拒絕。
▲懂得設限,專注擅長領域
2017年,當前來咨詢的客戶越來越多,他請了一個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,對這個地方——他終于稱之為“公司”了,開始進行公司化管理。
一個典型的例子是,以往他們的上班時間簡直“隨緣”,興之所至能一起研究咖啡到凌晨,而第二天可能就是“早上從午飯開始”的節(jié)奏。
如今,有了規(guī)定的工作時間,剛因為遲到而“被罰”的劉讓攤了攤手,表示自己還不太適應。
到今天,劉讓畫畫的那個夢想還在,“讓咖啡”里還掛有他創(chuàng)作的畫作,只是現(xiàn)在,全心投入到咖啡和這個發(fā)展迅速的公司上面的他,已經(jīng)忙得幾乎沒有時間畫畫了。
但看得出來,他享受這樣的狀態(tài)。
— End —
了解飲品圈兒更多“內(nèi)幕”,點擊“閱讀原文”,咖sir講給你聽~
統(tǒng)籌:咖sir | 編輯:政雨本文為咖門原創(chuàng),未經(jīng)許可請勿轉(zhuǎn)載商務合作&內(nèi)容轉(zhuǎn)載 | 微信:yantairan